轴系仪表安装调试后的维护核心是定期检查信号稳定性、保持传感器与轴系的精准配合、预防故障隐患,需结合 “日常巡检”“定期维护”“故障预判” 三级维护体系,确保长期稳定监测轴系运行状态。
日常巡检以 “目视 + 简单测量” 为主,快速排查显性问题,避免小隐患扩大。
外观与安装状态检查
信号实时监测
定期维护需结合设备停机或低负荷状态,进行精准测量和部件保养,核心是 “校准精度 + 预防老化”。
传感器间隙复查:
设备停机后,用塞尺测量传感器探头与轴系的间隙(如轴振动传感器间隙 0.5-2mm、转速传感器间隙 0.5-1.5mm),对比安装调试时的初始间隙,若偏差超 ±0.1mm(如初始 1mm,现 0.8mm),需重新调整间隙(参考安装时的 “间隙电压” 校准方法)。
对电涡流传感器,用万用表测量前置器输出的 “静态间隙电压”(如本特利传感器正常为 - 10V±0.5V),若电压偏差超 ±1V,需检查探头是否偏移或污染,清理后重新校准。
信号电缆检查:
用万用表通断档检测信号电缆的导通性(如传感器 - 前置器 - 控制柜的电缆,无断线),用绝缘电阻表测量电缆绝缘电阻(≥50MΩ,常温),避免电缆老化导致信号泄漏。
重新固定松动的电缆卡子,整理杂乱电缆(避免与动力电缆交叉过近),若发现电缆屏蔽层接地不良(如接地端子松动),重新紧固接地螺丝(仅单端接地,控制柜侧)。
传感器与轴系清洁:
设备停机后,断电拆卸传感器探头(注意标记初始安装位置,避免重装时对位偏差),用无水乙醇擦拭探头表面(去除油污、灰尘),尤其轴振动 / 位移传感器的探头,避免油污覆盖导致信号衰减。
清洁轴系测量面:用细砂纸(400 目以上)轻轻打磨轴颈表面(轴振动测量区)、轴端面(轴位移测量区)的锈迹、划痕,再用无水乙醇擦拭干净,确保测量面平整无杂质(杂质会导致振动信号波动)。
报警功能测试:
通过监测系统发送 “模拟报警信号”(如轴振动设定为 0.08mm 报警值,模拟输出 0.09mm 信号),检查报警灯、蜂鸣器是否正常触发,跳闸信号是否能联动设备停机(需在设备空载时测试,避免影响生产)。
若报警功能失效,检查报警参数设置(是否被误修改)、信号回路(如安全栅是否故障),修复后重新测试。
专业校准(第三方或原厂):
联系校准机构,用标准设备(如电涡流传感器校准仪、转速标准台)对传感器进行精度校准:轴振动传感器校准 “灵敏度”(如输入 0.1mm 标准振动,输出信号应符合手册要求)、轴位移传感器校准 “线性度”(如轴向移动 0-1mm,输出电压线性变化)、转速传感器校准 “转速误差”(如输入 1500rpm 标准转速,显示误差≤±0.5%)。
若校准发现传感器精度超差(如误差>5%),需更换传感器(优先选用与原型号一致的产品,避免兼容性问题)。
易损件更换:
更换老化部件:信号电缆(使用超 5 年,或绝缘层开裂)、前置器(指示灯闪烁或输出不稳定)、防爆 / 防水接头(密封胶圈老化),更换后重新进行静态调试,确保信号正常。
检查支架螺栓:拆卸支架螺栓,更换防松垫圈(如弹簧垫圈),按原扭矩重新拧紧(如 M8 螺栓 15-20N・m),避免长期振动导致螺栓松动。
通过长期记录维护数据,分析趋势,提前发现潜在故障,避免突发停机。
数据记录与趋势分析:
特殊工况后的专项检查:
| 维护中发现的问题 | 可能原因 | 快速解决方法 |
|---|
| 探头表面有油污,信号减弱 | 轴系润滑脂泄漏,污染探头 | 断电拆卸探头,用无水乙醇擦拭干净,重新安装并校准间隙;检查轴系密封(如轴承密封件),更换老化密封。 |
| 间隙电压偏差大,探头无偏移 | 探头内部线圈老化(电涡流型) | 更换同型号探头,重新校准间隙和灵敏度;若多支传感器同时老化,建议批量更换(避免批次差异)。 |
| 电缆绝缘电阻低(<50MΩ) | 电缆受潮或绝缘层老化 | 更换屏蔽电缆,重新敷设(远离水源和高温区);若电缆穿线管进水,清理积水并烘干,再穿新电缆。 |
| 报警频繁触发,实际无故障 | 报警参数设置过低,或信号干扰 | 重新确认设备手册,调整报警值(如轴振动报警值从 0.07mm 改为 0.08mm);检查电缆屏蔽接地,减少电磁干扰。 |